2009年10月13日星期二

在李俊博客里的留言,纯搬运。

我有这样一个父亲,他义正言辞地对我说:“你要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丝毫没有讥笑这番话的意思,也从不认为我父亲说这番话是为了show他思想觉悟的崇高——他是真真切切就是这样想的。我也从不怀疑他是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人。然而,我,这样一个有典型代表性的80后,天天在父亲的呵斥下长大,却从来无法让自己做事的动机以此为目标。于是,我成了社会的渣滓,成了千夫所指。太多人看着我,痛心疾首,就和李俊老师一样。

为什么这会成为80后的特质?因为他们在世界观形成的时候正好赶上了中国最特殊的时期。他们看到了计划经济的尾巴,也看到了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太多的破立让他们世界观里写下了最大的关键词——“否定”。还有另一个关键词,“自我”。这是个在70年代写在反面教科书上的词,我不想去讨论自我和集体还有社会的关系,这么辩证的东西我们学过了几百遍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70年代或者再往前去10年,那时对于自我的认识是错误的,或者说偏颇的。这便让整个80后有最坚定的信念去否定它,结果显而易见,80后已经被戴上了“太自我”的标签。这没错,怪谁?到底是什么让80后已经不能把“民族振兴”作为自己行动的直接目标?社会给了他们太多鲜活的例证来质疑这些东西了,这比李俊老师严肃的说教(没有任何贬义,李老师说的都是毫无疑问正确的)有冲击力多了。给出这些例证的和示范的人又是谁呢?大多也是和李俊老师同一辈或者同时代的人吧。很讽刺,也包括了李俊老师崇拜的杨先生。非常有趣,80后们一边骂着杨振宁,同时把周恩来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网络偶像,一边却在干着截然相反的事情——出国,发表大量的paper,然后定居美国,娶妻生子,企盼着成为下一个杨振宁或者类似的人,你看多好,老了还可以娶个年轻貌美的妻子。杨振宁们的私生活与你何干?很抱歉,很有关系,请问有当父亲的愿意在孩子面前show出混乱的私生活吗?然后抛出一句,私生活与你何干?传统在80后这里式微
的最大原因,便是那些传承者没有用自己当作示范来作例证,而另一些人,他们无心,却在做着这些。我们都很钦佩李俊老师的造诣和为人,但是如果你去问问我们中的大多数,你愿不愿意将来做一个李俊老师这样的人,过和李俊老师一样的生活?答案不用我说大家也可以猜到。是
真的李俊老师这样的生活和为人不如某些人吗?我看不是,但是李俊老师没有告诉过我成为他那样的人有怎么的好处,他告诉我的只是,成为另一类人有多么的不好。

整个大学给了我正确的形式,却没有给我正确的说服力示范。我明白了社会公德和民族气节,我将它埋于深心,how to do in the future?那些教我大义的没有教我,或者没有证明他们的吸引力。这便是现在教育的缺失。社会反面例子太多,正面人士做了太多的指责,却没有做示范。我只坚信一点,教育而言,身教大于言传太多了。

庆幸的是,80后的荣耻观还是正确的,这还得感谢各位老师。他们至少会在网上用各种低级的谩骂来证明他们知道道德的制高点在哪。将来如何,大师会不会从他们中走出,我也持悲观态度,但是,我明白一点,如何再造大师,不能再学前一辈大师走过的路,他们生于民族危难之
时,他们的动力是目睹千千万的苦难,那依然是鲜活的例子,而现在,民族已然不能算是危难,那些苦难也只能从李俊老师和我的父亲的口中得知,我再也不能亲见,难道指望我们动力来自这些话语,真的,太空泛了。到底如何成材,我们并不是不在摸索,我只觉得,一定是另一种模式,我们没有放弃过传承,李俊老师的人格魅力,我们需要更多去模仿的理由。我们现在并不是不在模仿,但是我的父亲还有李俊老师,我们希望更加快乐和感觉理所应当的去模仿。

补充:

据我所知,所有浪子回头的故事,里面让浪子回头的,没有一个是正气凌然义正言辞的喝骂。或是一个让他心悦诚服的人,或是一件触发内心的事,或者其他鲜活的让他反思和动容的后果及其他东西。李俊老师以及您的朋友熟读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信能找到比我所知还多的故事。我爱看老一辈拍的《大宅门》,里面是什么让顽劣的白老七回头的呢?不是她母亲的各种呵斥——她母亲也是个伟大的人。一切都来自白老七那句——“嘿,真神了。”对80后爱之深痛之切的李俊老师,希望我的这些看法能给您和某些80后论战一些新的视野。

一个上过李俊老师高量但是没学懂考试靠背题目和李俊老师手下留情才通过的80后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